“站在学校发展史上这样一个特殊的坐标点上,他既是‘华东水利学院’最后一任院长,也是‘河海大学’首任校长。他在主持学校工作的年代里,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人为本的执着追求,为母校从单科性学院发展成多科性综合型大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三峡工程首任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对学校一位校长的评价,他就是左东启。
今年是左东启先生诞辰100周年。他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教育理念和务实的管理风格,引领这所水利名校完成了历史性跨越,在治水与治校的双重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今天当我们漫步在河海大学校园里,看到那些投身水利事业的青春面孔,听到关于“智慧水利”“数字孪生水利”等前沿问题的探讨,仍能感受到左东启先生教育理念的持久生命力。
左东启1925年4月出生于江苏镇江,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51年至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水利工程学院深造,获科技学科副博士学位。这段兼具国内扎实基础和国外先进视野的学术经历,为他日后在水利工程领域的开拓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左东启1979年7月-1983年12月任华东水利学院副院长,1983年12月-1986年12月任华东水利学院院长、河海大学校长。
1983年左东启接任华东水利学院院长时,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恢复调整期。作为1978年再次被教育部确定的水利电力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华东水利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水利人才的重任。
1983年11月12日,左东启被水电部任命为华东水利学院院长
图为学院领导与水电部副部长杨振怀、教育司司长许英才、计划司副司长鄂竟平合影
第一排左起:徐芝纶 胡畏 杨振怀 严恺 邵亭暮
第二排左起:李法顺 黄瑾 左东启 许英才
第三排左起:范钟秀 梁瑞驹 解启庚 鄂竟平 宗序周
在过去的河海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称呼——先生。这是广大河海人对师者风范的景仰,更是对前辈人格力量的尊崇。左东启正是这样一位先生。他以学生为傲,以桃李为荣。待得百花成蜜后,他却已头鬓皓然。左东启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水利高等教育事业。
在华南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的记忆中,“遒劲风骨,从容慈祥。先生一片丹心赢得了爱戴和赞赏。他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忘年挚友,更像是我的父辈。”在学生毛野教授的印象里,“先生从不摆什么领导架子,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和大家打成一片。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他总是那么客客气气。”
1994年6月7日,左东启参加博士毕业生论文答辩
熟悉左东启的人都知道,他胸有丘壑、淡泊名利。作为一名河海人、水利人,左东启的身上充分彰显了水的奉献、柔韧、公正、清廉、谦虚等德性。很多年以后,他还记得报考上海交大时的一道翻译题,是要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翻译成英文。左东启翻译得很好,或许,在他年少时,内心就渴望着一种质朴和本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当年从苏联留学回来到“华水”报到时,没有提任何条件,自己拎着包就到了学校,住在简易招待所。在他家里,总能看见书房里挂着那幅陆游诗句,“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他说希望自己能成为“少食多学、日日勤读”的好学者。
左东启心怀坦荡、诚恳开放、崇尚自然、不事矫饰,为大家公认。1958年他同施展平老师一起去南京农学院学习调查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教育计划有关问题,为了等待相关人员,就在南农教学大楼外阶梯上席地而坐,就像一位普通人。1976年左东启参加省“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去苏北灌云搞社教,在下车公社通往有我校教师所在大队的田间道路上,常常能见到左东启头戴草帽、背着背包的身影。他和社员、教师一起参加劳动,一起聊天,一起吃农家饭,情感交融,仿佛一家人……
左东启乐当引路人,指路而不带路;引路育心,培养治水栋梁。他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学习,研讨科研问题。每次他都会一身正装,落座后纸笔一摆,就开始对每一个问题刨根问底,一个个地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他问得细致认真,也问得不留情面,让学生充分领略到了他在治学上一丝不苟、严格较真的态度。尽管左东启工作繁忙,但他坚持亲自站在讲台上授课,而且开新课,编撰新教材。他认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左东启编写的《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至今对开展水工、港工、土木等专业的实验研究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科学治水的专业领域,左东启又回归科学家本色,以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攻克重大水利难题。即便在校长任上,他仍保持科研一线的工作节奏,深夜伏案审改论文的身影成为许多教师的楷模。这种科学家的执着,体现着格物致知的学术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践智慧的完美结合。

左东启在有组织科研上的实践,还体现在创新学校科研体制。他确定了“分、统、合”三原则,调整建立了工程结构实验中心、泥沙实验中心、水工水力学实验中心及计算机中心等四个实验中心,实验中心跨系、跨专业、跨学科设置,人力、设备、技术力量充实,精准服务国家与地方及行业需要,为组织鼓励各学科教师努力争取国家或地区科技攻关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撑。
2000年4月6日,左东启参加《中国水利百科》第二版编纂工作会议
左东启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水利高等教育事业,其治校理念和实践经验已成为河海大学的宝贵财富。他以水为师,将水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创造性融入办学实践;他以工为法,用系统工程思维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他以人为本,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使命。他就像一位智慧的治水者,不仅治理着有形的江河,更疏导着无形的知识之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水利人的成长成才。他以水利科学家的严谨务实和教育家的远见卓识,引领学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把握方向、开拓进取,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